学会新闻 专题报道 保险要闻 学术动态 海外保险 保险数据 地方保险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领导 理事会组成 组织架构 大事记
保险知识 保险案例 保险史话 法律法规 消费者问答
刊物 地方刊物 图书 文集 论文 课件
课题 征文 专题研究 保险史 奖学金 调查报告 教育培训
内部审计是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对其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业务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以及经营管理人员任期内的经济责任等开展的检查、评价和咨询等活动,以促进保险公司实现经营目标。
保监部门依法对保险公司内部审计工作进行指导、评价和监督。因此,各保险公司要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对规范公司经营活动的重要作用,完善内部审计体系,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认真开展相关内部审计工作,及时发现问题,有效防范经营风险,切实强化对所属分支机构合规经营的管理,促进保险业又好又快发展。
为加强保险公司内控管理,完善保险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保险业风险防范能力,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保险公司内部审计指引》等相关法律法规,各保险公司要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对规范公司经营活动的重要作用,完善内部审计体系,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认真开展相关内部审计工作,及时发现问题,有效防范经营风险,切实强化对所属分支机构合规经营的管理,为保险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强化思想认识 促使从业清廉
《保险公司内部审计指引》规定,保险公司应当建立与其治理结构、管控模式、业务性质和规模相适应,费用预算、业务管理和工作考核等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体系。健全内部审计体系,认真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及时发现问题,有效防范经营风险,促进公司的稳健发展。
各保险公司在内部审计工作上要体制机制创新、技术方法创新和文化理念创新,建立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构建专业化分工的工作机制,为科学决策提供客观有效的信息。
在体制方面,根据国际内部审计协会(IIA)要求,构建相对独立的治理架构。内部审计实行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和经营层双向管理,经费预算、人员编制由审计委员会审定,对内部审计实施“直接报告、垂直负责、逐级考核、能力导向、质量优先、综合评价”的考核机制;资源配置、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工作由经营层负责执行。审计总监担任审计责任人,向董事长和审计委员会主任汇报。
在机制方面,建立“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监督机制。按照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保险监管核心原则》的总体思路,可建立以风险为导向的“3+S审计监督框架”。立项阶段将风险高的领域作为年度审计计划优先安排的项目;准备阶段根据“经营成果真实性、经营行为合规性、内部控制有效性”确定审计重点内容和程序,根据“系统性、重要性和高风险性”确定审计资源配置;实施阶段解决风险定性与定量判断;报告阶段强调问题的根源和趋势,并提出增值性管理建议,发挥审计咨询功能。
技术方法创新就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审计评估体系和技术标准,实现对各条线、区域、管理环节缺陷和风险的准确定位,为提高内部审计的准确性、时效性、动态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如通过优化远程审计的目标定位、系统功能和业务流程,推进远程审计系统与预警分析系统的整合开发,实现远程审计工作的流程化、专业化,提高监督效率与效果,实现对现场审计工作支持与促进作用。
文化理念创新可通过积极营造“独立、客观、专业、审慎”和“求真、执着、创新、致远 ”的内审文化氛围,不断提高审计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知识化,进一步保障内部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充分发挥。
强化专项治理 解决经营瓶颈
建立专项审计报告制度。保监部门要综合考虑保险经营机构经营指标、规范程度及市场评价情况等因素,确定被审计地区和机构,以下发监管函的方式通知被专项审计的保险公司进行专项审计的具体机构、审计内容、审计范围、审计时限等。要求被专项审计的保险公司要在规定时限内按监管部门的要求实施专项审计,并及时向保监部门报告专项审计的相关情况。
当前,专项审计重点一是要深入开展销售误导和车险理赔服务。要以审计销售误导和车险承保理赔的流程、标准、投诉、回访、责任追究等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结合行风建设、监察审计、信访受理等工作,查处影响保险服务能力提升和损害保险形象的“误导欺诈”“拖赔惜赔”“吃拿卡要”等行为。二是要着力抓好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对商业贿赂治理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要加强分析研究,突出治理重点,严厉打击内部员工索取收受客户财物,以及账外暗中支付手续费、给予回扣和其他利益等行为,严肃查处各种不正当交易行为和商业贿赂案件。三是要切实深化虚假经营行为专项治理。重点审计经营管理中的虚挂中介业务、虚假批退、虚假费用、扩大赔款等虚假经营行为,严厉查处“小金库”和财务业务数据不真实等问题,全面落实审计整改等工作,完善经营管理制度和流程,强化风险管控,在规范管理中促进保险业健康发展。
强化领导内审 规范科学管控
经理经济责任审计要遵循“客观、公正、全面、准确”的原则,以审计核实的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实事求是地对责任人的任期经济业绩与经济责任进行评价。
内部审计要认真落实对领导干部的日常监督,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密切配合组织人事部门共同落实党内监督要求,切实强化对干部队伍的内审工作。重点是要切实做好经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积极研究和探索新的管控模式下经营风险点的变化,改进内部审计工作流程,推进审计项目质量管理。要兼顾离任审计和任中审计,加强对经理经济责任履行过程的监督,消除审计监督盲区,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覆盖面。
强化内审检查 服务改革发展
保险公司应健全内部审计体系,认真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及时发现问题,有效防范经营风险,促进公司的稳健发展。保险内审要按照“稳中求进、进中求好”的工作要求,将内审工作自觉地与保险经营管理目标任务结相结合,切实发挥服务和保障作用。
内部审计要积极开展内控制度健全完善与执行情况、依法合规经营情况、中央“八项规定”等纪律执行情况的检查,巩固和扩大开展规范保险市场秩序工作以来各项举措所取得的成果。同时要紧扣保险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监督检查。
强化自身建设 提升综合素质
内部审计有别于其他外部审计,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领导长期在一个系统共事,受到的各方面干扰和影响会更多,要保证审计质量,必须提高审计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一是抓好思想政治建设。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强化岗位责任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忠诚卫士”“群众贴心人”的责任意识,为建设一支党性坚强、作风优良、胜任职责的审计队伍打好坚实的基础。
二是抓好队伍建设。坚持高标准选配审计人员,改善队伍结构,配齐审计力量,科学整合审计资源,完善审计部门、业务管理部门协调配合的有效机制。
三是抓好作风建设。通过宣传、教育,增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加审计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审计工作中自觉抵制各种不正之风,排除各种干扰,秉公办事,使审计人员更加自觉地坚持原则,更加自觉地遵守纪律、接受监督,保持清正廉洁。
四是抓好履职能力建设。大力加强培训工作,提高审计人员掌握科学审计方法和现代审计手段的能力,增强审计人员的综合分析和逻辑思维能力。围绕保险经营管理的重点、热点问题,开展审计课题研究,更科学地处理复杂问题,不断提高新形势下审计人员履职能力和工作水平。
强化内审监管 提高工作效能
《保险公司内部审计指引》规定,保监部门依法对保险公司内部审计工作进行指导、评价和监督。对被专项审计的保险公司上报的专项审计报告进行认真汇总、分析,并将采取召开会议、下发文件等方式通报专项审计情况。
在内部审计过程中,保监部门要安排专人负责到专项审计现场进行检查,以确保专项审计工作落到实处。对于专项审计发现的问题,视被专项审计的单位处理结果、整改情况决定是否进行现场检查和行政处罚。对于专项审计工作不认真的单位,除了要安排专项现场检查外,还应追究被专项审计的单位及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并依规给予处罚。保险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和审计责任人在组织实施内部审计工作中有重大失职行为的,保监部门要依照相关规定给予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