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详情

首页 >> 保险资料库 >> 目录详情
正文:

中国保险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王力1 盛逖2

(1.北京特华财经研究所,北京 100029;2.中国社科院财贸研究所,北京 100836)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保险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惑。如何构建一套科学有效的指标体系,以对中国保险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全面的评价,为提升中国保险业竞争力提供必要的信息分析数据,显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本文在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保险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影响因子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设计出较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九五”以来我国保险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
   [关键词]中国保险业;影响因子;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F8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306(2009)01-0042-09

   保险业被誉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为保险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06年保费收入达5 641.5亿元,是1980年的1 226倍。加之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全社会保险意识增强、外资保险公司的进入以及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提高等因素,使我国保险业拥有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但中国保险业也面临许多挑战,如市场主体发展不平衡、从业人员总体素质不高、保险服务单一、创新能力不强等等。因此,如何设计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作为分析和研究中国保险业发展的基本框架,进而完善我国保险市场现有统计分析指标和评价制度的缺陷,为提升中国保险业竞争力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源,便成为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
    一、保险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国内外研究综述
    目前,国际上评价一国或地区保险发展水平,通常使用3个指标即保费收入、保险深度(保费/GDP)和保险密度(人均保费),可以看出这种评价比较粗略,仅反映了保费与GDP和人口三者之间的关系。国内学者对于保险评价主要集中于保险公司这个层面,如孙伟(2001)①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企业生存能力、企业发展能力、企业战略与管理能力三个方面,并利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施建祥等(2003)②对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本质特征及具体表现进行描述,并从市场开拓能力、信息吸纳能力、协调整合能力、开发创新能力四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吴九红(2004)③构建的由目标层、领域层和指标层构成的具有阶梯层次结构的保险监管评价指标体系;段国圣(2005)④认为保险公司的经营模式和负债性质决定了保险投资的复杂性和绩效评价的特殊性,保险投资的绩效考核应以总体回报法为主,并参考市场因素,在资产负债管理的框架下对业绩表现进行全面衡量和评价。从上可以看出,国内尚未有学者对中国保险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整体评价进行过系统研究。
    二、中国保险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
    决定中国保险业现代化水平的因素不仅取决于保险业自身的发展状况,如保费收入、保险总资产、保险
    公司数量等,而且还与经济结构、经济增长潜力、对外开放程度、人口结构、保险意识等经济和社会因素密切相关。上述任何一方面因素的缺少或不完善都可能会影响到对中国保险业现代化水平评价的客观性与科学性。因此,本文选定了三大方面的26项指标作为评价标准,力求全面而客观地评估中国保险业的现代化发展水平。
   (二)可行性原则
    在遵循全面性原则的基础上,对指标进行了尽可能的简化。这包括三层含义:一是本着资料的易得性和可获得性,大部分数据可通过综合统计年鉴与各种专业年鉴(如保险统计年鉴、金融统计年鉴、区域统计年鉴等)获得。二是指标容易量化。保证定量指标的可信度,尽量少用定性类的指标。三是指标项的确定,要从现实状况出发,符合所选择样本的实际情况,力求全面,同时突出核心与精华。
   (三)可比性原则
    指标本身数值的大小意义不大,关键是它能够反映各年的相对水平。当然,有些采用直接指标很难获得数据,本文采用间接指标予以替代。有些指标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出指标综合指数,所需几方面的指标不全时,用比较核心或相关的部分指标的数据来反映。
   (四)层次性原则
    即应能够区分影响中国保险业现代化水平的不同层次上的因素,为进一步对影响因素的分析打下基础。层次性原则和系统性原则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层次性强调的是系统内部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由于中国保险业现代化评价体系由保险发展度、经济持续力和社会支撑力三个准则层组成,每个准则层又可以分为若干因素,需要在不同层次上选择不同的指标进行准确评价。
   (五)启发性原则
    中国保险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除了其应有的评价功能外,还应着力发挥其引导性功能。即引导监管部门在我国保险政策制定与发展规划中,对保险总体发展状况有个清楚的认识,注意到解释性分力中哪些是优势方面,哪些是劣势方面,增强针对性和借鉴性,能从整体上和全局上进行把握,从局部着手,因地制宜。因此,要注重指标的启发性。
    三、中国保险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影响因子
    根据上述构建原则,本文在设计指标体系时主要采用了范围法、目标法和频度统计法相结合的方法。其中,频度统计法是对目前有关中国保险业定量评价的报告、论文进行频度统计,选择那些使用频度较高的指标;采用范围法,考虑到中国保险业现代化评价体系所涉及的经济、保险、社会等诸方面,将其评价指标体系可以细分为保险发展、经济持续、社会支撑三个子系统,各子系统进一步细化,形成一个由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构成的指标体系,力求比较全面而客观地评估中国保险业现代化发展水平。
   (一)保险发展度
    衡量保险业发展水平最重要的因子就是保险发展度,它直接反映了我国保险业发展的水平和规模、险种资源配置的效率高低、资金集散能力的大小、保险市场体系和机构发育的完善程度、监管和防范偿付风险能力等等。因此,评价保险发展度,应包括保险业规模、资金利用效率、盈利能率、政策监管、偿付能力、对外开放等方面的指标,主要有保费收入、保险密度、保险深度、保险总资产、保险从业人数、保险赔付、保险公司数量、CR4、外资保险公司数量、寿产险比率、资金运用收益率、资产收益率、退保率共13项指标。
    保费收入是保险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收缴的保险费总额,最直观地体现出一个国家的保险发展水平,保费总量越大,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越显著,保险竞争力就越强;保险密度是指人均保费收入,密度越高说明人均商业保障程度越高,保险意识越强;保险深度是指保费收入占GDP的比重,比率越大说明保险在经济发
    ①孙伟,“保险企业竞争力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科学中国人》2001年第8期。
    ②施建祥、赵正堂,“构建保险公司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设想”,《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
    ③吴九红、王虹,“我国保险监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江苏商论》2004年第2期。
    ④段国圣、刘大伟,“保险投资绩效评价”,《保险研究》2005年第9期。展中的地位越重要,产业化水平越高;保险总资产是指保险公司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的权利,是反映保险业规模的主要指标之一,总资产越大,规模越大;保险从业人数即保险人力资源的数量,只有源源不断地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保险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营销人才和保险监管人才,才能为保险业的整体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保险赔付是指保险公司为遭受损失的客户支付的经济补偿,在宏观上体现着保险行业的社会效益,可以发挥社会“稳定器”的作用,在微观上则反映着保险企业的经营水平;保险公司数量的多寡直接反映出中国保险市场的竞争程度,数量越多表明保险及相关金融资本市场交易越活跃,竞争也就越充分,保险资源配置效率也越高;贝恩指数CR4通常用在某个规模指数上处于前几位的企业该指数的累计市场占有率来表示市场集中度,贝恩将集中类型分为6个等级,形成贝恩指数①,这里则表示当前中国保险市场最大的4家保险公司的市场份额,CR4数值越高说明垄断程度越深,根据中国保险业的现实发展情况,我们规定CR4为逆指标;一般而言,外资保险公司与中资保险公司相比更加注重业务创新,也更强调服务竞争而避免价格竞争,所以外资保险数量增加既说明我国保险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也反映出我国保险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寿产险比例是指寿险保费与产险保费的比值,是一个衡量保险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因为从发达国家保险业发展经验来看,随着保险业现代化水平的逐步提高,寿产险比例从发达国家的保险市场看,寿产险比例不断提高,即初始产险比例超过寿险,而随着保险的快速发展寿险比重高速增长进而超过财险,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保险的发展历程也验证了这一规律;对现代保险企业而言,承保利润和投资收益是支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两个不可或缺的巨轮,资金运用收益率是指可运用的保险资金投资于银行存款、债券、基金和股票等金融资本市场获得的收益占可运用资金的比例,资产收益率是指当年保险总收益包括投资收益和承保利润与保险总资产的比率,它反映了保险业整体盈利能力;退保率作为一项逆指标,用来衡量保险服务水平。
   (二)经济持续力
    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保险业高速增长的物质基础,而保险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为经济发展提供内力支持,二者是密不可分的。经济持续发展能力可由经济实力、经济结构和经济外向型水平来度量。首先,经济实力对于保险发展的重要作用是毋庸质疑的,无论从理论还是保险发展的实践看,经济实力与保险竞争力明显是正相关的;其次,除了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一个国家是否形成了与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宜的产业结构,对于保险发展的质量、效率和发展潜力是十分重要的;第三,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频繁,对外贸易作为拉动经济增长和促进中外保险合作特别是出口信用保险发展的一个重要贡献因素受到日益重视,发展外向型经济业己成为时代潮流。
    经济实力体现在经济总量、政府可支配的公共财力和居民收入水平等方面,选取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个指标来衡量。人均GDP是反映经济发展整体水平的重要指标,能有效体现一国经济的真正实力,在国内外指标体系中均处于核心位置;财政收入是政府用于城市建设、社会公益事业发展、转移支付等公共开支的经济来源,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政府改善城市硬件和软环境的能力,财政收入越多,公共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就越高,相应对财产保险的需求会不断提升;另一方面,公共基础设施投资需要保险资金的积极参与和介入,形成二者之间良好的互动关系;一定时期内的城市高额储蓄只是经济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而储蓄能否以较低的成本转化为生产资本且增值,才是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内在要求,需要通过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来体现;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指城镇居民家庭在支付个人所得税、财产税及其他经常性转移支出后所余下的人均实际收入,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会提升其消费层级,反映在金融保险方面就是保险消费及证券交易的增加和银行存款的减少。
    经济结构方面,按照发达国家经济发展规律,三次产业的发展基本上沿第一产业迅速萎缩,第二产业逐步减弱,第三产业迅速增强的模式演化,所以这里选取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外贸依存度、税收占GDP比重共3项指标来衡量。第三产业的比重体现了一国经济结构高级化程度、辐射力和综合服务水平,是反映经济发展水平和结构变化的重要指标;同时保险业是第三产业的一个组成部分,保险发展水平提高可
①杨德勇,《金融产业组织理论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年版,第218页。以提升第三产业比重,优化一国的经济产业结构;进口可以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等,改善地区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发展;出口可以带来外汇收入,提高本区居民的支出能力,并增加本区居民的就业、提高本地企业的生产能力,从而拉动地区经济增长,形成了新的竞争力优势。外贸依存度是指进出口总额与GDP的比重,比例越高越说明国内经济与国外不断地进行产品、技术、资金、人才、信息、观念等的相互交流和传输,经济运转走上了协调、有序的轨道。税收占GDP比重是一项逆指标,它反映了一国居民和企业税负的高低,比重过高会削弱包括保险企业在内的盈利能力,降低居民的消费层级,减少保费支出,既不利于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也会阻碍保险业的快速增长。
   (三)社会支持力
    提升中国保险业的现代化发展水平,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实现保险的三大功能即经济补偿功能、资金融通功能和社会管理功能,不断增强管理和分散风险的能力,提高全体公民的保障程度,共同分享中国保险业高速增长带来的利益。因此,保险业快速发展离不开全社会公众的理解、参与和支持。
    中国保险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表1
    中国保险现代化指数[]保险发展度[]保费收入X1保险密度X2保险深度X3保险总资产X4保险从业人数X5保险赔付X6保险公司数量X7CR4X8外资保险公司数量X9寿产险比率X10资金运用收益率X11资产收益率X12退保率X13经济持续力[]人均GDPX14人均财政收入X1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16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X17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X18外贸依存度X19税收占GDP比重X20社会支持力[]基尼系数X21恩格尔系数X22就业率X23城市化水平X24十万人拥有大专以上人数X25人均邮电收入X262001年~2006年中国保险业现代化发展指标
表2
年份
指标[]2001[]2002[]2003[]2004[]2005[]2006保费收入(亿元)X1[]2 116[]3 048[]3 849[]4 323[]4 928.4[]5 640.2保险密度(元/人)X2[]168.98[]237.2[]297.9[]332.54[]379.08[]431.3保险深度(%)X3[]1.93[]2.53[]2.83[]2.7[]2.79[]2.8保险总资产(亿元)X4[]4 591[]6 495[]9 122[]11 954[]15 296[]19 704保险从业数①(万人)X5[]18.55[]19.44[]19.97[]26.24[]36.66[]43.4保险赔付(亿元)X6[]589[]706.7[]841[]1 004[]1 132.8[]1 464.5保险公司数量X7[]41[]46[]61[]68[]88[]98CR4(%)X8[]0.954 4[]0.918 9[]0.873 7[]0.821 9[]0.767 9[]0.756 6外资保险公司数量X9[]21[]34②[]39[]36[]40[]41寿产险比率③(%)X10[]2.06[]2.94[]3.44[]2.84[]2.85[]2.735资金运用收益率X11[]4.3%[]3.14%[]2.68%[]2.87%[]3.6%[]5.8%资产收益率(%)X12[]1.18[]0.73[]0.51[]-0.422[]0.404[]0.699人均邮电收入(元)X13[]357.1[]443.3[]543.3[]747.1[]919.6[]1 164人均GDP(元)X14[]8 622[]9 398[]19 542[]12 336[]14 040[]16 050人均财政收入(元)X15[]1 284[]1 471[]1 681[]2 030[]2 419[]2 953城镇支配收入(元)X16[]6 860[]7 703[]8 472[]9 422[]10 493[]11 759固定投资(亿元)X17[]37 214[]43 500[]55 567[]70 477[]88 774[]109 998三产比重(%)X18[]40.7[]41.7[]41.4[]40.7[]39.9[]39.4外贸依存度(%)X19[]0.384 7[]0.427[]0.518 9[]0.597 6[]0.638 6[]0.651税收占GDP比重X20[]0.139 5[]0.146 6[]0.147 4[]0.151 2[]0.157 2[]0.165基尼系数④X21[]50[]43.6[]35.3[]38.7[]36.1[]39.2城镇恩格尔系数X22[]38.2[]37.7[]37.1[]37.7[]36.7[]35.8就业率⑤(%)X23[]3.6[]4[]4.3[]4.2[]4.2[]4.1城市化水平(%)X24[]37.66[]39.09[]40.53[]41.76[]42.99[]43.91大专比例⑥X25[]3 057[]3 491[]3 851[]4 466[]4 769[]6 348
①不含保险营销、代理人员。
②http://www.tii.org.tw/mr/specialothers/2002mainland20030709.htm;
③健康线和意外险保费收入计入寿险保费收入。
④用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贡献率代替。
⑤用城镇登记失业率代替,为逆指标。
⑥用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额代替。1996年~2000年中国保险业现代化发展指标
表3
年份
指标[]1996[]1997[]1998[]1999[]2000保费收入(亿元)X1[]783[]1 087[]1 247[]1 393[]1 596保险密度(元/人)X2[]61.76[]87.66[]101.12[]114.84[]127.67保险深度(%)X3[]1.1[]1.38[]1.48[]1.55[]1.61保险总资产(亿元)X4[]1 276[]1 733[]2 038[]2 724[]3 291保险从业数(万人)X5[]15.8[]18[]17.29[]17.19[]16.66保险赔付(亿元)X6[]314[]452[]556[]510[]527保险公司数量X7[]21[]25[]25[]28[]32CR4(%)X8[]0.977 6[]0.970 7[]0.990 4[]0.965 4[]0.960 9外资保险公司数量X9[]8[]12[]12[]15[]19寿产险比率①(%)X10[]0.715[]1.25[]1.49[]1.67[]1.67资金运用收益率②X11[]1.31[]1.68[]3.34[]2.35[]3.59资产收益率(%)X12[]1.39[]1.59[]1.24[]0.99[]1.23人均邮电收入(元)X13[]109.6[]143.4[]194.8[]264.8[]378.3人均GDP(元)X14[]5 846[]6 420[]6 796[]7 159[]7 858人均财政收入(元)X15[]605[]700[]791[]910[]1 057城镇支配收入(元)X16[]4 839[]5 160[]5 425[]5 854[]6 280固定投资(亿元)X17[]22 914[]24 941[]28 406[]29 855[]32 918三产比重(%)X18[]33.0[]34.4[]36.5[]38[]39.3外贸依存度(%)X19[]0.339 1[]0.342 3[]0.318 1[]0.333 4[]0.395 8税收占GDP比重X20[]0.097 1[]0.104 5[]0.109 7[]0.119 1[]0.126 8基尼系数③X21[]60.1[]37[]57.1[]76.8[]63.8城镇恩格尔系数X22[]48.8[]46.6[]44.7[]42.1[]39.4就业率(%)X23[]3.0[]3.1[]3.1[]3.1[]3.1城市化水平(%)X24[]30.48[]31.91[]33.35[]34.78[]36.22大专比例X25[]1 672[]1 863[]2 032[]2 287[]2 563
    ①健康线和意外险保费收入计入寿险保费收入。
    ②2000年~2005年数据来源于2006年《中国保险年鉴》,1996年~1999年数据根据人保、人寿、平安、太平洋保险、泰康、人寿六家公司的损益表计算而得,资金运用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和投资两部分。
    ③用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贡献率代替。这里选取基尼系数、恩格尔系数、就业率、城市化率、十万人拥有大专以上人数、人均邮电收入共6项指标来衡量。其中,合理的收入分配是节约型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础,基尼系数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经济增长的利益是否合理分配给每个居民,研究表明中低收入家庭边际消费倾向要大幅高于高收入家庭,所以如果基尼系数上升,就意味着全社会的总体消费倾向下降,保险消费也会随之减少;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的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比例越高表明收入低、生活越贫困,联合国粮农组织判定,恩格尔系数60%以上为贫困,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40%以下为富裕;就业率是一国就业人数与劳动力总数的比值,反映愿意参与社会劳动的全部人员的实际利用程度,就业率的降低会减少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居民收入从而减少消费;城市化率即城市人口比重,是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城市化率提高可以增加公共资源利用效率,获取规模收益和范围经济;十万人拥有大专以上人数反映全体居民的文化素质,一般而言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可以增强保险意识;保险业的现代化发展不仅需要完善的市政公用设施和生活性基础设施,更离不开以“数字城市”工程为标志的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这里选取人均邮电收入来度量,它反映了国家邮政和电信发展水平。
    四、评价方法与步骤
    目前国内外关于多指标综合评价的方法有多种,例如熵值法、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系统动力学方法和人工神经网络等方法,理论上来讲这些方法都可用于多层次指标体系的评价,本文采取熵值法。所谓熵值法是一种根据指标数据提供的信息量客观赋权的方法。信息量越大,不确定性就越小,熵也越小;信息量越小,不确定性就越大,熵也越大。根据熵的这种特性,我们就可以通过计算熵值来判断一个事件的随机性及无序程度,也可以用熵值来判断某个指标的离散程度。一般而言,指标的离散程度越大,熵值就越大;反之,熵值就越小。由于它是利用评价指标的固有信息来判别指标的效用价值,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主观因素带来的偏差。这里,我们就利用其作为确定指标权系数的一个依据,并在此基础上得出最后的竞争力评价得分。
   (一)熵值法基本原理
    1.原始数据的无量纲化
    为了消除不同量纲之间数据的不可整和性,我们采用Z分数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公式如下:
yij=xij-X[]S其中,S表示原变量的标准差,X表示原变量的平均值;
其标准化后的矩阵为:y=(yij)m×n

    2.数据平移
    由于应用熵值求权系数时要用对数进行计算,为了避免取对数时无意义,我们首先将数据进行平移,令Yij=yij+2

    3.计算第j项指标下第i个城市值在此指标中所占比重
    Pij=Yij[]∑n[]i=1Yij(i=1,2,…,n;j=1,2,…,m)

    4.计算各指标的熵值
    ej=-k∑n[]i=1Pij1nPij
    其中k=1[]1n n,0≤eij≤1,k0

    5.计算第j项指标的差异系数
    对于第j项指标值Yij的差异越大,对方案评价作用越大,熵值就越小,定义差异性系数:
    hj=1-ej

    6.计算权重系数
    Wj=hj[]∑m[]j=1hj

    7.计算各样本城市的综合得分
    Si=∑m[]j=1Wj?Pij(i=1,2,…,n)

    上面的模型解决的是只有一层的结构情况,对于多层次的结构模型,便需要用最优脱层法。就是说,在得到了最低层综合指数或者第k层综合指数(假设共有k层)之后,将其作为新的数据,再次利用熵值法评价原理,便得到了更高一层的综合指数,我们称之为第k-1层综合指数。照这样下去,指标层在好像是被一层一层脱掉的情形下,逐渐接近目标层。
   (二)计算1996~2006中国保险业现代化发展指数
    以表2和表3为基础利用熵值法计算“九五”以来中国保险业现代化发展指数,见表4。
    五、对中国保险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
    通过前面的分析和测算,从1996年以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我国保险业的改革和发展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保险的风险保障、资金融通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逐步得到强化和完善,保险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日益提高,具体表现在:
中国保险业现代化发展指数
    表4
    []现代化指数[]保险发展度[]经济持续力[]社会支持力1996[]0.047 517[]0.071 16[]0.038 669[]0.067 5781997[]0.055 587[]0.083 93[]0.049 355[]0.061 9171998[]0.067 167[]0.089 789[]0.059 793[]0.081 9411999[]0.079 659[]0.086 59[]0.072 334[]0.104 7012000[]0.092 825[]0.094 88[]0.087 716[]0.112 1462001[]0.102 299[]0.096 059[]0.102 75[]0.104 6362002[]0.115 421[]0.109 194[]0.118 911[]0.105 442003[]0.137 188[]0.119 619[]0.147 414[]0.107 4942004[]0.142 516[]0.114 021[]0.152 385[]0.121 562005[]0.159 818[]0.134 756[]0.170 671[]0.132 5872006[]0.179 104[]0.178 262[]0.169 409[]0.187 0531.保险发展度持续提升。从代表性指标保费收入看,从1996年的783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5 640.2亿元,增长6.2倍,远远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从保险市场发展规模看,市场主体    不断增加,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加大,市场化程度日益提高,基本上形成了以国有控股保险公司为主导、中外保险公司并存、多家保险公司有序竞争的格局,2006年底保险公司发展到98家,其中外资保险公司41家;从保险企业经营机制改革看,我国保险企业的改制和上市步伐不断加快,2003年,三大国有保险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革和集团化改制,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人保财险己在海外上市且前两家已回归A股市场,而太平洋、新华、泰康等多家股份制保险公司都己完成上市辅导;从监管层面看,保险法制逐步健全,以偿付能力为主体的保险监管日益规范。
    2.经济持续力日益增强。从人均GDP看,从1996年的5 846元增长到2006年的16 050元,增长1.75倍,如前所述,无论从理论还是保险发展的实践看,经济实力与保险竞争力明显是正相关的,所以人均收入不断增加为保险业持续健康发展夯实了基础。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1996年的22 914亿元猛增至2006年的109 998亿元,增长3.8倍,在国内消费需求增长相对较慢的背景下,固定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外贸依存度从1996年的0.34上升到2006年的0.651,比重提高了31.1个百分点,比例越高说明国内经济与国外可以更加有效地进行产品、技术、资金、人才、信息、观念等的相互交流和传输,同时,对外开放和交流可以极大提高居民的保险意识,增强保险意愿。
    3.社会支持力不断优化。恩格尔系数从1996年的48.8下降为2006年的35.8,开始进入较富裕阶段;城市化水平从1996年的30.48%提高到2006年的43.91%,上升13.43个百分点,城市化率提高可以增加人力资源的劳动生产率,提高收入水平进而直接增加保险消费需求,同时,城市化率和十万人拥有大专以上人数比例提高可以增强保险意识,刺激潜在保险消费需求;保险业的现代化发展不仅需要完善的市政公用设施和生活性基础设施,更离不开以“数字城市”工程为标志的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我国人均邮电收入从1996年109.6元提高到2006年的1 164元,增长9.6倍。这些指标充分反映了对保险业快速健康发展有重要影响的社会支持力不断优化。
[参考文献]
[1]李茂生,李光荣.做大作强中国保险业:理性认识和战略行动[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2]《保险业在推动首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委托课题,2006.
[3]特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北京特华财经研究所联合课题组.深圳建设全国保险创新发展试验区的战略意义[J].中国城市经济,2007,(9).
[4]盛逖,李晓华.中资保险公司金融控股化问题研究[N].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7,(3).
[5]粟芳.中国非寿险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研究[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6]姚壬元.保险公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4,(1).

Abstract:Sinc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ese insurance industry has made tremendous achievements, but also faced with many problems and confusions. It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value to build a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index system, with which we can conduct a comprehensive and reasonable evaluation on the modernization level of Chinese insurance industry and provide the necessary and relevant information resources for enhancing the competitiveness of Chinese insurance industry. In this paper, based on a brief summary of relevant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we discussed the impact indicators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insurance industry and designed a more reasonabl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to analyze the modernization level of Chinese insurance industry in the last ten years.
Key words:China′s insurance industry;impact factors;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n modernization
[编辑:沈雨青]保险研究2009年第1期行业观察